影响三元材料成本价格的两大因素碳酸锂和钴。
首先从供给方面分析:影响三元材料成本价格的两大因素碳酸锂和钴。
1、先说碳酸锂价格
2017年初碳酸锂价格与2016年初的价格飞涨不同,表现的较为稳定,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主流价在13-13.5万元/吨,近几个月表现较为平稳,有下降迹象。但受日前锂矿价格有所上调影响,使得碳酸锂的一些厂家“蠢蠢欲动”,国内碳酸锂报价虽有上调迹象,但实际成交基本稳定。
而未来随着碳酸锂产能得到有效释放,未来碳酸锂价格或将下调约5%-10%,三元正极材料成本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2、钴的价格会不会涨?
钴相关材料是今年一季度表现最为疯狂的产品,这里重点分析一下。
a、钴矿资源真的供应不足么?
全球钴矿分布集中,刚果钴矿资源储量最大。全球钴矿资源分布集中,近一半资源都分布在刚果。据USGS统计,2015年全球钴资源储量总计716万吨,刚果储量340万吨,澳大利亚110万吨,古巴50万吨。中国储量仅有8万吨,仅占比全球钴矿资源的1%左右。这只是钴储量。那么开采量呢?
据统计,2016年全球矿山钴产量为10.53万吨,同比下滑7.6%。其中刚果矿产占比近65%,其次为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
这里表现出,2016年全球钴矿产量开始下滑。其中,作为中国钴矿重点进口国的刚果(金)减产量接近 8000 吨,其他刚果(金)以外地区矿山合计减产约 2000吨。刚果(金)减产则主要是其内部政治动荡带来的影响。若刚果政治局势得到缓解,2017年钴供应将恢复至2015年水平。
b、钴价将进入降温状态
2017年一季度,受供应端收缩的影响,钴市场异常火爆态势,从2016年年中以来,钴金属价格上涨幅度接近翻倍至40万元/吨。此外,金属钴价格上涨带动前驱体硫酸钴价格相应上涨,硫酸钴价格从2016年10月份的4万元/吨上涨到2017年3月的10万元/吨。
进入2017年4月,钴价格渐入降温状态,涨幅收窄,起点研究(SPIR)调研发现,钴市场观望气氛较浓,国内电解钴价格在38万元/吨左右已维持数周。而四氧化三钴市场价格平稳维持在38-40万元/吨之间;钴盐高位价格支撑艰难,硫酸钴市场报价维持在10万元/吨左右。这一方面,是对此前价格疯涨的回调,另外,也受终端市场压力检验,高价位或不能持续,再随着各地钴矿开始增产,未来钴价将进入回调期,回调幅度将受终端市场影响。
3、钴的价格波动对三元材料企业影响有多大
全球钴消费主要分为电池及工业需求。在2016年全球钴下游需求中,电池及工业需求占比分别为52%和48%。电池领域主要为3C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其中3C电池需求占比在8成以上,动力电池占比约为一成。
电池领域钴需求主要在钴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中国钴消费约八成用于电池材料,其中主要为钴酸锂电池,三元材料用钴占比不足15%。从当前的市场结构来看,钴的波动影响最大的是3C数码类电池,对三元材料的影响有限。而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活跃,三元电池对钴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
三元材料企业现有产能有多少?
从2016年开始,国内主流正极材料企业纷纷扩产产能,供需格局承压。2015年国内正极材料领域投资超过120亿,2016年也有超过200亿的投资,同比增幅超过60%。起点研究(SPIR)跟踪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生产三元材料4.6万吨,新建三元正极材料产能约8.5万吨,由于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建设周期为1.5年至2年,预计2018年企业产能得到释放后,供给将略大于需求,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将会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
2017年一季度全国正极材料新增投产项目
需求方面:影响三元材料终端价格的两大因素:电池企业需求与定价要求
1、电池企业对三元材料的实际需求
起点研究(SPIR)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需求量为28.6GWH,按照正极材料分磷酸铁锂占比最高为60%,三元占比第二为34%,锰酸锂及其他比例为6%。由于动力电池政策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且三元体系在客车领域的应用放开,2017年三元锂电池将迅速爆发。
2、电池企业对三元材料定价的要求
电池厂盈利挤压,上游材料存在压价压力。2016年下半年,三元材料价格一直处于16万元/吨左右,随着2017年新能源汽车国补新退坡,整车厂向上游压价压缩电池厂盈利,对电池厂的要求降价20-30%。
电池会继续向上游材料厂传导降价压力。正极材料成本占电池成本约30%左右,占比较大,承担电池厂压价压力较大。三元材料企业受钴材料价格及影响,2017年年初以来,三元材料价格上调,达到近20万元/吨。未来碳酸锂及钴价回稳,三元价格将会有所回调。
定调:受国补补贴退坡影响,电池厂盈利下降,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压力较大,加上原材料价格有望下行以及三元材料未来的产能释放,未来三元材料价格仍有下调空间,预计2017年降幅在10%左右。
乐清市人禾电子有限公司(RHI Electric Co.,Ltd)专注于软质PVC浸塑保护套、连接装置配件和新能源电池连接配件的生产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