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打好蓝天保卫战
雾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民生健康、世界形象等,人人受害、人人自危、无法躲避。2016年底环保部长陈吉宁曾透露,机动车废气排放占据城市雾霾首位,占31.1%,接下来是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汽车尾气可谓是社会的一颗毒瘤,久治不愈,且愈来愈盛。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铅(Pb)等,对人体健康伤害极大。另外,我国成品油硫含量为欧洲的15倍,也是导致雾霾的原因之一。
城市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外经验看,治理雾霾英国用了50年,德国用了30年,日本用了20年,而且还在持续地采取措施。而在我国,不同污染源不仅导致污染叠加,而且其污染物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进一步加大雾霾。我国治理雾霾的复杂性要超过欧美国家,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刻不容缓且任务艰巨。
同时,我国现有减排措施成效还很有限。目前,我国对机动车雾霾治理综合措施有:制定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的规划和标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大城市机动车限牌;雾霾天气机动车限行等。
制定油耗标准虽是减排有效措施之一,但成效有限。按2020年油耗5升/100公里规定,理论上排放虽可减少32.25%。但是,公安部公布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9亿辆,去年全年汽车销量突破2800辆。专家预计未来机动车每年将以12%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总量将达5.53亿辆,按保守估计并且扣除被淘汰的,也将超过4亿辆。而且,淘汰老旧车辆仍需5-10年的缓慢过程,污染总量届时必将不堪重负,未来机动车雾霾局面必将越发严峻。要彻底扭转机动车雾霾的严重局面,还必须针对传统燃油车耗能多、污染重并且存量巨大这个问题大做文章。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纯电动车均有核心技术不过关、续航里程短、价格过高、充电困难、安全隐患等问题,大大限制其市场化推广和应用。而混动汽车没有怠速工况,启动和低速时使用电力,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增加能量回收、智能充电、怠速启停、助力、纯电工况等系统控制技术,因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大力推行混合动力发展战略是目前彻底扭转机动车雾霾严重局面最现实可行、最经济快捷的有效手段。
一是以极小的投入产生较大的收益。混合动力汽车只需一度左右电池带来实际节油35%-55%,减少排放70%-80%的效果。在中国当前电力结构下,除用小型电动车代替B型燃油汽车外,使用性能相近的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不但没有减少化石能耗,反而折算增加油耗约12.9%-26.9%,而且碳排放增加量高达42%-60%。另外,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电池大幅增加了车重,从而增加了车辆的额外能耗。以BYD为例,其纯电动乘用车E6(BYD7006BEVH)的动力蓄电池组的总重量达700kg,而纯电动客车CK6121LGEV的动力蓄电池组的总重量更是达到了2800kg。
二是节约自然资源。一辆混合动力汽车只需要一度左右电池,所用材料极少,且电池材料的回收率高达97%;一辆纯汽车电池从近十度到几十度,所用材料是混合动力的几十到几百倍。目前锂电回收的技术方案尚不清晰,更不成熟。而大量的废旧锂电池正在快速形成,回收问题不处理好,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灾难。而混合动力电池采用浅充浅放机制,电池寿命可以做到与整车寿命相当。而纯电动汽车必须采用深充深放机制,对电池伤害较大,以目前的制造水平,纯电动汽车使用电池必须2-3年更换一次,电池材料消耗需增加2-3倍。
三是不增加任何社会成本。混合动力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消耗任何电力资源。但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网改造、电力资源、充电设施、停车场地等),且爆增的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不但增加巨大的社会成本,稍有不慎又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购置成本增加很少。混合动力汽车的单车购置成本虽然每台增加约3万元左右,但可通过2-3年的油耗节约实现收回。新能源汽车则根据搭载电池数量不同,单车购置成本增加近十万元-几十万元不等,商用车甚至增加几百万元,没有国家补贴政策将无法维系市场销售。
五是安全可靠。丰田的镍氢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超过1000万辆,经过二十年的市场检验,从未发生过电池安全事故,在美日欧均发展顺利。而纯电动汽车的燃烧、起火、爆炸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扩大,这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将急剧增加。
当前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和普及推广混合动力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巨大、对研发与充电配套设施产业投资补贴巨大,而对节能汽车购车补贴为零,对混合动力的研发相对比较少,无法与新能源汽车同等竞争。二是混合动力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成本偏高,与传统燃油车辆的完全竞争能力稍显不足,但混合动力所带来的节能减排贡献是明显的。
当前,国家应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考虑出发,加大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产业的完全市场化。
建议:
1、建议国家在汽车行业相关税费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如免除混合动力汽车购置税等配套政策,在碳排放交易税征收、电池回收税收补贴与减免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对混合动力汽车制造端与研发端给予政策扶持。
2、对公共出行领域推广示范的混合动力汽车,按实际运营里程和节能减排效果给予补贴,减少或取消对消费终端的补贴,杜绝骗补现象。